衛生署台南醫院
張同學從小就是個害羞、內向的小孩,每到一個新環境,適應的時間總比其他人來得長。在課堂上發表意見或是回答問題,對他來說更像是滿清十大酷刑一般,因為他擔心別人注視他的眼光,害怕別人對他的看法,與別人社交或約會時,他會緊張到全身冒汗。因此,雖然他也渴望友誼,但是從小到大幾乎沒有朋友。這次前來本院就醫,是因為張同學目前在部隊服役,出現嚴重的適應障礙,尤其是在人際互動上,情緒持續低落,甚至出現輕生的念頭,因而至本院求診。

你是否曾有過在上課中被點名回答,或是當眾報告時,因為極度緊張而下不了台的經驗?經常苦於面對社交應酬的情境,而期待能躲就躲?假如你一直為這些問題煩惱,那麼你可能罹患了社交畏懼症。

大多數人在一些重要場合難免會緊張,但有的人連在一般日常的社交場合或情境中都會覺得尷尬不自在,因而表現退縮行為,從1960年代起精神醫學界開始研究這些有社交困難的人,稱為社交畏懼症。

社交畏懼症患者常在求學時就發病,與同儕或異性的交往上都會出現障礙,甚至影響到日後的學業表現與社會成就。過去社交畏懼症較少被視為一種疾病,一般人因為不瞭解而把患者當成只是個性內向害羞而已,再加上患者症狀的影響,更難於主動求助,因此大多數長期獨自默默地承受痛苦。

研究顯示個人一生中罹患社交畏懼症的比率高達百分之十三,女生又比男生高出一至二倍。換言之,在一百位學生裡面就可能會有十位有社交畏懼症。

長久以來人們總是以為這是「心理問題」,須要「心理治療」來解決,但由於腦部影像學及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,目前醫學界研究出社交畏懼症的真正病因,是與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有關,正腎上腺素,血清素等分泌失調所導致。另外,遺傳基因問題也扮演極重要的角色。

社交畏懼症在醫學上是被歸類為焦慮性疾患,而且很容易合併其他疾病,特別是焦慮症、憂鬱症、藥物和酒精濫用,這些合併症更會造成治療上的困難。如果社交畏懼症又合併憂鬱症,除了嚴重影響患者的人際功能、職業功能、社會功能之外,自殺的機率更高達百分之七十。
 
過去對社交焦慮症的藥物治療幾乎無計可施,只能在需要時以抗焦慮藥物、β-阻斷劑協助患者維持起碼的社交活動,避免全面退縮。不過近十幾年來因新一代的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等藥物被研發出來,臨床試驗證實對患者有顯著且較長期的療效。在藥物治療之下,若能輔以放鬆技巧的學習,以及合併行為治療如assertive training、系統減敏感法等,都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品質。

社交畏懼症是一種腦部內分泌失衡的疾病,並不是患者的個性不好,或是能力表現差;社交畏懼症亦非無藥可醫,鼓勵患者參與並配合整個治療計畫,協助建立起自信,戰勝社交畏懼症並非難事。

Chang A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社交恐懼症(socialphobia)
衛生署台南醫院
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精神科 葉紅村主任

個案:
王同學,21歲大學生,平時在三、兩朋友的私下情況下,可輕鬆自在、侃侃而談,和同學互動良好。但自高中開始,在有眾多人的場合時,慢慢變得相當拘謹、不自在,尤其在需要上台報告時,更是一反常態的焦慮不安、結結巴巴、口齒不清、腦中一片空白、思考中斷、詞不達意,嚴重到在公開場合情況下會緊張得四肢發抖、手心冒冷汗、面紅耳赤、心跳加快、喘不過氣來,使得與原本應有的表現大打折扣,故而變得沒有自信、退縮、自我限制,不喜歡在公共場合出現,儘量避免和人接觸,故而影響學業,及人際關係出現大危機,因而顯得悶悶不樂,躲在家裡沒有自信、挫折感深、活動少,故被家人以為是憂鬱症,而被迫帶來門診,經詳細的精神評估及病史探討,確立是“社交畏懼症合併憂鬱情緒的個案”,在給予藥物治療改善其憂鬱情緒及焦慮狀態,認知心理治療重建患者信心,行為治療幫助其克服在人多之情況之焦慮,並增加適應技巧,增進其社交能力及信心。目前患者已較能在大庭廣眾之下,從容不迫,人際關係也能輕鬆以對,重拾信心、學業也能順利進展。

社交恐懼症:
社交恐懼症(social phobia),又名社交焦慮症(social anxiety)是泛焦慮症之ㄧ種,常被忽視,而造成相當困擾的一種醫學狀況,此症最早起源於西元1985年,當時被認為是忽略性焦慮疾患(Neglect anxiety disorder),經過14年後才漸漸的被重視。因此症正常會?隨著各種精神疾病,如焦慮症、慮病症、拒學症、憂鬱症,或酒精、藥品之濫用,故不易被察覺,須經過詳細評估才能確切找出其主要病因,而能給予適時且必要的幫助。
發生比率:約10個人就有1人。
多發年紀:在青春期較多,男性:14-25歲,女性:12-21歲。
病因:可能有生物學上之因素。
症狀: 1.刻意地逃避令人注意之情況。
2.當在面臨使其畏懼、害怕、恐慌之情形下,社交恐懼症會有如下焦慮症狀 (1)面紅耳赤(2)手發抖(3)反胃噁心(4)流汗(5)頻尿等。患者因此而有逃避行為,故影響到工作成果或課業表現生活的品質人際關係嚴重時,甚而導致憂鬱症,成為酒精濫用或藥物濫用個案。
治療:
1.藥物治療→改善憂鬱、焦慮之情緒及症狀
2.認知心理治療→建立信心
3.行為治療→增進社交技巧及適應能力

結論:
社交恐懼症易發生在青壯年紀,且會造成個人社會功能之能力傷害,故如能及早給予認識及治療,不僅可幫助個人且可避免因此之惡性循環,讓此患者甚而因低成就淪為酒精、藥物之濫用之個案,而對社會更多之傷害,故在此提出早期發現,及時治療。

Chang A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活力充沛24小時─練習放鬆身心的技巧
原水文化
摹想力
這個放鬆技巧經常被用來促進身體機能、強化工作表現和減輕疼痛。它把放鬆技巧和人對自我的正面談話混合而成一種心象。摹想力可讓你表現的更好,就像是一種自我想像的預演。

要如何做到呢:
1.從深呼吸開始。(或者從鬆弛回應開始)
2.在心中想像一幅令人愉快的景象,任何你覺得快樂和平靜的事物都可以,例如沙灘、森林、山……。接著,努力讓自己融入那個地方,慢慢地感覺陽光灑在臉上的溫暖、想像自己聽到海浪沖刷沙灘的聲音、聞到空氣中鹹鹹的海洋味。
3.你可以試試完全相反的方法。放鬆後,想像讓你焦慮的情景,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在心中把劇情重演一遍。這叫做「引導式心象」。例如,想像你正在參加賽跑比賽,還贏了比賽;或者,想像你正在爭取一個大客戶,一簡報完後,大客戶二話不說馬上答應和你合作。不要太急躁,一步一步慢慢來。從你在門口和客戶寒喧、招呼他進會議室、倒咖啡給他喝、把燈光轉暗,到操作筆記型電腦,談談你的簡報圖表,最後來個成功的結語。
瑜珈、太極和按摩

有些鬆弛身心的技巧已成為主流,包括有:

瑜珈
瑜珈和冥想很相似,一九九○年代再度興起。根據《瑜珈期刊》(Yoga Journal)的統計,美國有六百萬人選擇這個有五千年歷史,能促進返老還童的運動,包括知名歌手瑪丹娜,另外還有十分之一的美國人說他們也想試試。

瑜珈是活潑卻又安靜的冥想類型,它的深呼吸運動可放鬆身心,釐清思緒,並結合了一些伸展筋骨的姿勢;瑜珈的主要目的是要均衡人的身心。

海莎瑜珈(Hatha yoga)是美國社會最主要的瑜珈門派,但是,很多不同的派別也開始崛起,有些派別要求的身體動作甚至更有挑戰性。

瑜珈講求人必需對自己的身體有耐心和用心。伸展姿勢一次得維持好幾秒鐘,在這過程中,你還必須有意識地深呼吸。這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和氧氣的流動,減輕壓力,並增進你的活力。

太極
太極是另一種有動作的冥想類型。它常被當作是種武術,可以增強力氣、靈活度、協調性、平衡感、並提振活力。一般人相信,太極可以促進身體「氣」的流通;早在五千年前,中國就有太極了。

太極的動作如同行雲流水般,一個姿勢接一個,練太極的人得作一連串的動作。乍看之下,他們好像在跳舞一樣。這些動作的目的在於使人「悠遊於天地間」。

按摩
按摩看起來彷彿只是種自我享受的活動,但它已被證實具有鬆弛身心的健康效果.。定期接受按摩的人都說,他們因此獲得更多的活力,運動員也靠按摩治療肌肉酸痛。基本上,按摩可以讓身體回復最佳的均衡狀態,也可舒緩肌肉,增進血液循環。東方的指壓按摩還可修補體內「氣」的循環流通。

Chang A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